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四草-台江國家公園



古時台灣西南部稱之為台江,而台江內海指的就是18世紀以前台灣西南部之潟湖群,潟湖在清代中葉以後逐漸淤積陸化,目前僅留下四草潟湖、七股潟湖等寶貴的生態景觀。明末清初之時,鄭成功經由鹿耳門水道進入內海,驅走更早在此殖民的荷蘭人,改變了整個台灣往後的歷史發展。(潟湖的潟讀音是'夕',別讀成瀉肚子的瀉喔!)

在台江國家公園成立前,這裡是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台江生態文化園區),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正式更名為「台江國家公園」,其名稱得自於古代台灣西南部曾存在之台江內海,整個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涵括了七股與四草地區。

【交通】
A.安平的四草大橋---B.四草大眾廟(水上綠色隧道及四草礮臺)---C.鹽田生態文化村---D.鹿耳門天后宮---E.四草漁港及鎮門宮


檢視較大的地圖

開車或騎機車/自行車--由安平「橋頭海灘公園」旁邊的「四草大橋」直行就可到「四草」

公車--搭程10號公車台灣好行99台江線



【四草潟湖】
經過安平「橋頭海灘公園」旁邊的「四草大橋」直行就可到「四草」,「四草大橋」橫跨「四草湖」,亦是鹽水溪的出海口,「四草」有著全台最大的紅樹林生態區,也是台灣沿海的重要濕地之一。四草因為過去盛產一種「草海桐」的植物而得名,其古地名為「北汕尾」,是台中內海的一個沙洲,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暴風雨氾濫成災,曾文溪改道由上游沖下大量泥沙,使日漸淤積的台江內海行成一個海埔新生地,「四草湖」也於此時成形,為鹹水瀉湖。
夕陽下的四草潟湖,鹽水溪也是流經此處出海
可搭船遊覽四草潟湖,欣賞白鷺絲成群的棲息在沙州的紅樹林上
路上兩旁的漁塭,皆可看見成群的白鷺絲
 四草地區於民國95年並公告成立「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有海岸、沙洲、河口溼地、紅樹林沼澤等多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有不少候鳥來此渡冬。


【四草大眾廟-綠色隧道】
除了觀賞野鳥生態,延著四草大道直走右轉到到大眾街,可到「四草大眾廟」參觀附近的「釐金局遺址」、「海堡遺址」、「四草砲台」,廟後方為「竹筏港」,原是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並可搭著竹筏探索「綠色隧道」─「台灣袖珍版的亞馬遜河」的紅樹林保護區(費用為150元/人),約兩百公尺的水道旁,分佈著三種紅樹林植物(海茄苳、欖李及紅海欖)。

紅樹林綠色隧道有「台灣袖珍版的亞馬遜河」之稱,河道並不長,可從大眾廟旁花150元去走訪,河道兩旁道路滯礙難行,除非搭竹筏是不可能到深入一探究竟,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限制,這些自然美景才得以不被破壞,真的很美。


四草大眾廟,四週有廣大的停車場,相當便利

大眾廟對面的鎮海國小,側邊校門的圍牆即是四草礮臺遺址
搭船遊綠色隧道1人費用是150元,來此一定要體驗有台灣版亞馬遜河之稱的綠色隧道

船沿著大眾廟旁的運河緩緩前進,船上有解說員帶你導覽紅樹林生態

河道穿梭著幾許鳥叫蟲鳴,偶爾幾隻海鳥從眼前的河面飛過

綠色隧道---當船愈往內駛去,愈是驚豔,河面上樹枝倒影竟是如此的美

河道兩旁的紅樹林涯地仔細去觀察都會有意外的驚喜,沼潮蟹及彈塗魚就生活在這邊,不用搭船,在岸邊走一遭就能看見。



彈塗魚時常會跑上岸喘息,這時招潮蟹會跑去欺負牠




另一條遊船路線行程較遠,來回約70分鐘,會繞到鹽水溪出海口的四草瀉湖(費用為250元/人)。四草搭船遊瀉湖,是從大眾廟的竹筏港一直到安平四草跨海大橋及安平樹屋旁的沙洲等地,中途是不下船的,一個小時的時間都是呆在船上聽解說員說故事,另一個地方是遊七股瀉湖,我比較建議多跑點路去搭七股那邊的船遊七股瀉湖,搭船費用是200元,中途會停在一個沙洲下船走走,還有免費的烤生蚵。(這部份留待下篇文章說分曉)

台江碼頭---坐船遊台江

「四草大眾廟」供奉的是「鎮海元帥」,其傳奇故事可進去廟中瞭解,廟後方出土的歷史叢塚,應為明清兩代發生在此地的兩次戰役,荷人與漢人所留下來遺骨。廟旁邊有個抹香鯨陳列館,一次收費10元(裡面沒什麼東西,不用特意進去看),接著下面會介紹的是另一個「台江鯨豚館」。


大眾廟旁的抹香鯨陳列館(就這樣子而已)

【四草漁港與鎮門宮】
 四草大眾廟往北直行,可以到達鹽田生態文化村,而往南走則可到達四草漁港,四草漁港曾被票選為全國最有魅力漁港之首,不過這邊不像一般的漁港常有大漁船出入,或是整街的海產街,這邊是個純僕到不行的鄉下小漁港,有鎮門宮及鹿耳門溪出海口的「海門天險」可遊覽,鎮門宮並不是很大的廟宇,但門神畫的很有獨特風格(全台僅有的洋人門神),二樓供奉的是鄭成功的母親。
由大眾廟往南直行後右轉, 沿著小河到出海口可達四草漁港
四草漁港
四草漁港的出海口景色相當遼闊

鎮門宮
 

【鹽田生態文化村】
四草的景點多集中在這條大眾街附近,順著大眾街北上約200公尺,可到達「鹽田生態文化村」,地點還算相當偏僻,入口處有間「游水將軍廟」的小廟,在此區域的景點都是『免費參觀』的,除了將鹽田景觀保留下來,還有「台江魚類標本館」、「台江鯨豚館」、「台江鯨豚救援中心」、「台江鳥類生態館」。

沿著大眾街北上約200公尺右轉進入鹽田生態文化村
鹽田生態文化村的入口處

這邊也有曬鹽的鹽田喔


【台江魚類標本館 & 台江鯨豚館】
「台江魚類標本館」是個蠻有意思的展館,只是規模太小,希望能在擴大一些,裡面展出的都是台江水域的魚類標本,有點像是魚類的木乃伊展覽,標本館旁邊有間殘破小廟,再往裡面走去是「台江鯨豚館」,裡面的大鯨魚骨骸標本,這隻抹香鯨原是擱淺後搶救失敗,就由成大生物系來製成標本,鯨魚在運送途中一度在台南市的鬧區中正路發生自爆。再往北邊是鹿耳門天后宮,可順道過去參觀。
台江魚類標本館

台江魚類標本館內的場景



參觀完台江魚類標本館後沿著小路過去台江鯨豚館

鯨豚搶救池-大帳蓬是為擱淺鯨魚急救的場所

臺江鳥類生態館,此地也是古運河的碼頭遺址

台江鯨豚館



鯨豚館內的標本




【鹿耳門天后宮】
「鹿耳門天后宮」建於明朝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因曾文溪改道而被衝毀,古廟沉沒於鹿耳門溪口的水底。民國三十六年遷至目前現址重建,廟旁的「鹿耳門公館」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當時為商賈官員往來大陸與台江間,休憩候船之所,現在的「鹿耳門公館」為「鹿耳門天后宮」集資重建。

鹿耳門天后宮

廟前的水景公園

鹿耳門天后宮旁的鹿耳門公館(迎賓館)


【台鹼日式宿社】
在「鹿耳門天后宮」對面有一區「台鹼日式宿社」聚落,此地原為日本公司「鐘淵曹達株式會社」的舊遺址,中石化台鹼(安順廠)於民國71年關閉生產,廠房與部份民宿遭拆除,目前遺留下來的只剩殘破頹傾日式舊宿舍,有些還有人居住,在台鹼安順場全盛時期,是當時生活水準很高的地方,廠區內的中山堂每星期上演電影,還有福利社、醫務所、圖書館與游泳池,如今形同廢墟,並且台鹼嚴重地污染了週遭的土地,此區的污染程度還榮登「世界第一」,至今無處可與之匹敵,與當時的繁華行成對比,若我們再不重視珍惜我們所居住的土地,這邊正是一個警惕。
平日還常有新人來此地取景拍攝婚紗照,在一張張甜蜜笑容的照片中,若他們知道這背後已漸漸被世人淡忘的往事,並站在世紀劇毒『戴奧辛』污染過的土地上,這真會是極大的諷刺。(註:此處已拆除,只能由照片憑弔)






註記:本文首次發表於背包客棧論壇--台南四草遊(2011年2月7日-農曆過年時窩在家裡打發時間寫的),是我第二次在背包客棧的主題發文,現收錄在這個新的Blogger中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台南是一個以古跡、歷史、文化立足,經過時空、政治、經濟與戰火的交融,粹鍊出深具內涵而又璀燦的古往今來。而安平是台南的一個漁港,它不像上海經由小漁村發展成國際性大都市,經過數百年的光陰,它努力在傳統與現代的縫隙中,默默的展現屬於安平獨特的風韻。

在三國時代,安平稱作「爽洲」,隨、元朝時期稱作「琉球」,十五世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航經台灣海峽時稱之為『福爾摩沙』--意思為美麗的島嶼。十七世紀 荷蘭統治時期,稱為「大員」,「大員」的閩南語發音及是與「台灣」同音。到了明代鄭成功驅走荷蘭人後,才稱之為安平,另有一說是鄭成功覺得「大員」的閩南 語發音與「埋完」接近,有入土為安之意,故將之改名為鄭成功在中國的故鄉「安平」,十八、十九世紀,大清帝國又將它改名為「效忠里」,十九世紀末的日治時 期,又改回「安平」(可能鄭成功有一半的日人血統),從此安平的地名即一直延用至今,而歷代政治的糾葛,道盡了安平滄桑也豐富了它的內涵。

安平是台灣統治/移民史的一個代表與縮影。而台南在經過幾任市長的努力下,把原本不太被重視的安平小港,蛻變為穿梭古今的旅遊勝地,在悠遠的時光迴瀾中,靜靜的吐 露著古代王城的風華。

安平景點概略地圖 (點選看大圖)
【交通】
(開車)
1.南下至新市交流道→台南市永康區中正南路→中華北路→民權路四段→安平
2.北上至仁德交流道→台南市仁德區中山路→東門路→林森路→健康路→安平

(火車/公車)
台南火車站下車後,搭乘88號、99號、2號或14號公車
台南市公車查詢系統台灣好行 88安平線 及99台江線
(高鐵)
高鐵台南站下車後,搭乘免費接泊車至台南市政中心,再轉乘88號公車。週末及假日可搭高鐵免費接泊車到安億橋站台札哈木原住民公園)下車。


【行程規劃】
台南市的旅遊行程規劃,若時間只有一天,白天適合逛安平,大約4~6個鐘頭就能玩透透,到了晚上安平許多景點都已關閉,所以下午或晚上再回市區去參觀古 跡,市區內的景點大多集中於中區及西區,晚上燈光都打得很美,可看度一點也不輸白天的光景。看完市中心的景點後再殺去花園夜市補充一下透支的體力,然後順 路打道回府。若時間許可,可再加入「四草」的行程,四草跟安平都是比較適合白天行程的安排。2天以上的行程,則可由「四草」到安平,住一晚後隔天再參觀市 區的古跡。

若從安平路進入安平,入口即可看到「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招牌」,其實安平並不需要特別去規劃旅遊路線,因為景點相當集中,每個景點間的距離也不遠,適 合以步行或單車來穿梭各個景點,火車站的遊客中心也有許多介紹的文宣可以免費索取,每個景點也有地圖看板及詳細的說明看板,需要注意的是除非戶籍地是台 南,安平古堡、安平樹屋、億載金城等三個景點是各要收取50元的門票的,而安平樹屋的門票同時也能參觀德記洋行(現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在安平古堡旁 的古堡街有自行車出租。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景點介紹
【延平老街 &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安平古堡東側的延平街又稱「石板街」,是三百年前荷蘭人在安平所建的第一條街道,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原本只有兩、三公尺寬,假日則是人潮擁擠,汽、機 車禁止進入,延平街內多是販賣特產及紀念品的商店,頗具特色,而與延平老街相連的則是「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穿梭在蜿延曲折的弄巷中,仿若置身時空走 廊,一棟又一棟的古民宅,全台灣也是絕無僅有。這一帶的老街小巷弄,完全不同於台灣其它地區的老街,古樸的房舍的大門、照壁或刀劍屏上,都有一個「劍獅」 的圖騰,每個「劍獅」圖騰造型皆不相同,在安平老街中很難找到一模一樣的造型,「劍獅」也是安平的一個吉祥物代表,走在這群老街聚落中,可以完全的投入與 感受這純樸的安平老街風情。
老街聚落中,最有特色的建築之一是「單伸手魏宅」,據說當時魏宅16坪的通間約有20個人口在此生活,土地狹窄且當時居民經濟能力有限,而形成的特殊住宅景觀。此外還有海山館也位於安平舊聚落中。
安平老街的熱鬧市集

傳統的古早味-煮椪糖


台南市的老街有兩處,一處是安平的「延平老街」,另一處則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神農街」,若說「延平老街」是賣紀念品的擁擠街道,則「神農街」則像是條賣藝術品的巷弄,台南市的老街風貌較為古樸,有其獨特的魅力。

安平舊聚落歷史公園


在參觀安平舊聚落前,可先導覽看板上的解說













每個「劍獅」圖騰造型皆不相同

榕樹腳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外牆的雙鯉浮雕

安平老街旁邊的巷弄有個茉莉巷




【海山館】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明鄭降清,台灣被清朝統一並納入福建所管轄,當時清朝派福建水師採用班兵制,三年一次輪流戌守台灣,分為中、左、右三營防衛各洲口,來自不同鄉的班兵,便在安平建造廟館供奉家鄉神祇及作為聯絡聚會的場所。原本安平有5個會館合稱「安平五館」(「提標館」、「烽火館」、「閩安館」、「金門館」、「海山館」),目前僅餘「海山館」被保存下來,海壇鎮為福建海壇鎮班兵所建,故原稱為「海壇館」,祀奉媽祖、五帝爺及五福爺。


海山館

海山館座落於安平舊聚落裡的寧靜窄巷中











【安平古堡--台灣最古老的城堡】
明朝崇禎七年由荷蘭人所建,古稱「熱蘭遮城」或「紅毛城」。日治時期改建後才稱為安平古堡。北邊的門額中刻有「T‘CASTEEL ZEELDIA GEBOUWD ANNO 1634」,若以Google翻譯此段荷蘭文,意思是〔熱蘭遮城建於一六三四年〕,CASTEEL(卡斯特爾)是城堡,ZEELDIA即是熱蘭遮城音譯的由來。(註:目前這個門額經實地走訪已找不到了,只看到北邊城牆殘瓦於古堡園區外) 鄭成功於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2年)驅逐荷蘭人,並遷居於此堡,一住就住了三代,因鄭成功曾受封為「延平郡王」故安平古堡又稱為「王城」。清同治十三(1874)沈葆楨為建設「億載金城」,挪用當時已因彈藥庫爆炸而頃毀的熱蘭遮城牆磚,原本的熱蘭遮城僅餘斷垣殘壁一處,現所看到的安平古堡實為日明治三十年(西元1897年),所建造的安平海關宿舍,並正式改稱為「安平古堡」。




荷蘭人統治台灣,正值明清政權交替,明將鄭芝龍降清,其子鄭森(鄭成功)率領舊部屬敗退至廈門與金門,正巧遇上從台灣逃離的荷蘭翻譯,游說其攻打荷蘭統治中的台灣,並獻上台江海圖,於是鄭成功驅逐了荷人,結束荷蘭人長達38年的統治,並把台灣當成是反清復明的基地,清朝當時採圍堵政策,下了長達20年的遷界令,意圖阻斷鄭成功的經貿財源,鄭成功39歲時駕崩,由子鄭經繼承父親「延平郡王」之頭銜,繼續反清復明的大業。看到這裡是否會覺得歷史不斷的重演,當年蔣介石的軍政權也是敗退到台灣,接收了日本的統治下的台灣並自封為總統,意圖將台灣建設成反攻大陸的基地,蔣介石駕崩後其子經國先生繼承其父之志業,鄭成功的封號是「民族英雄」,蔣介石的封號則是「民族救星」,兩位民族級的偉人相互輝映,在台南市的鄭成功延平郡王祠的大門石樓上,還鑲上了青天白日的黨鰴,時空錯亂當中的寓意還真令人莞爾。
安平古堡內有座「熱蘭遮城博物館」,詳盡的記載了安平數百年來的滄海桑田,及考古成果的展示,安平的歷史盤根錯節,有興趣的人可入內一探究竟。
熱蘭遮城博物館






【蚵灰窯文化館】
走出安平舊聚落,位於安北路上有座「蚵灰窯文化」,在十七世紀荷蘭統治時期以來的數百年間,台灣尚未開採水泥,當時的建築大多是由蚵灰、糖水、糯米汁等製成的『三合土』作為黏著劑所建造,民國六、七十年代後,一座座的手工燒製的蚵灰逐漸被淘汰,安平的灰窯為目前僅存尚為完整的蚵灰窯。

蚵灰窯文化館

蚵灰窯的平台
蚵灰窯
蚵灰窯文化館內的景觀


在蚵灰窯的牆上長滿了「薜荔」,是「愛玉子」的表親,又稱為「假愛玉」,真的「愛玉」是生長在高海拔山區,平地的多為「薜荔」,雖然也能做成「愛玉凍」,但果膠含量較少,一般只做成無花果類的蜜餞。


【安平樹屋 & 英商德記洋行】
參觀完蚵灰窯後往安北路走去約7分鐘路程,即可到達安平樹屋、英商德記洋行及朱玖瑩故居,「樹屋」原是洋行倉庫,日治初期作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出張所倉庫,光復後變成台鹽的廢棄倉庫,後來被榕樹整個盤踞,形成特殊的樹屋景觀,並非蓋在樹上的房子。買一張安平樹屋的門票,還可兼程參觀旁邊英商德記洋行,現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德記洋行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主要出口糖和樟腦,目前這家公司還存在(德記洋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比較知名的產品是開喜烏龍茶。











英商德記洋行(蠟像館)




英商德記洋行旁邊的朱玖瑩故居則是免費參觀,朱玖瑩為湖南人,光復後隨軍政府來台,曾任鹽務總局局長兼台灣製鹽總廠總經理,之後返鄉於湖南終老。其晚年於安平所住處所原本是台鹽宿舍,喜歡寫寫書法,大家對此人皆應相當陌生,可免費入內參觀這位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



【夕遊出張所】
參觀完安平樹屋後,再往西走約2分鐘,便可到「夕遊出張所」,「出張所」是日據時代設於民政支部、縣、廳、州下的行政機關,是類似警政的派出所,日據時期許多會社、機關都設有出張所。
日大正11年(1922年) 「台灣製鹽株式會社」設立安平出張所,目前台南市府斥資兩千多萬元整修,重現當年「和洋混搭風」,並由「皇尚集團」取得經營權。





裡面也佈置一個日室的房間供情境營造

門口放置的鹽台,據聞是日本習俗「淨身去邪」之功用
 

館內放了365個染有顏色的鹽,代表一年365天
解說員會很熱心的請你找出你生日的那盅鹽,還會建議你將那盅鹽巴拍照留念

館內的鹽雕,這應該是仿自圓明園流落海外的十二生肖頭像造型


 【四季公園 & 德商東興洋行】
夕遊出張所的南邊有一大片玩沙的鹽神公園,越過馬路後是「四季公園」及「德商東興洋行」遺址。四季公園其遺跡,早期是德商東興洋行由北幹線運輸貨物的進出航道,現改建為四季公園。
四季公園

德商東興洋行」遺址,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895年),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朝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日治時期,將鴉片、樟腦等大宗貨物收回專賣,只開放砂糖一項,使得洋行貿易量銳減,無法維持,東興洋行遂宣告關閉,改為安平支廳廳舍,之後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臺灣光復後又成為製鹽總場宿舍。目前裡面展示了台灣外貿、製糖的發展史料,及德國傳統房間佈置、壁爐等,庭院則設立了現代露天咖啡座。




【台鹽日式宿社】
在洋行旁邊是英商和記洋行舊址,及經過整修恢復原貌的「台鹽日式宿社」,庭園的造景相當有日式風味,裡面詳細的記錄整修的歷程,相當的用心,真的要給這些文物工作者拍拍手掌聲鼓勵。在安平有相當多的珍貴歷史遺跡,當時對歷史文物建築的漠視,都被挪用作為國營事業的宿舍,因此有些幸運的被保留了下來,讓大家得以一窺當時的風貌。
英商和記洋行舊址

庭園的造景相當有日式風味

台鹽日式宿社

古老的木栓門鎖








【乾隆海堤 & 安平小砲台】
往南邊走去連接著「乾隆海堤」,「乾隆海堤」建於清朝乾隆43年(西元1778年),台灣知府蔣元樞見潮水衝擊安平沙岸,恐沙岸坍損,乃興建此海提,至今已有兩百多年。乾隆海堤旁邊則是「安平小砲台」,這座清英鴉片戰爭時為防英軍侵犯而建造的砲台,建於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國「舊式」砲台的後期代表作。


乾隆海堤

安平小砲台



安平小砲台

【安平港環港步道】
在荷蘭時期到清道光二年期間,安平原本是和臺灣本島不相連接的小島,那時安平與臺南海岸之間海面稱為「臺江灣」,古代大型艦船均能進出,後來因港口與運河淤積嚴重,船舶進出困難,原本繁榮的安平也隨之一蹶不振成為沒落的漁村,現在的安平港則是於1938年完工。
而環港步道工程全長3.6公里,計劃串連四草橋與橋頭海灘公園的沙灘,目前僅先完成全長八百六十公尺的第一期工程,以三大台灣傳統民宅建材—洗石子、親水磚、木頭為主要設計元素,設有挑高的觀景台,可以觀看港區的風光。

高台式的景觀步道,可以觀賞安平港的美麗風光


夜晚則是欣賞安平港燈火跟漁火交映的散步道

在觀景步道高台上看著夢幻般的夜景,吹著徐徐的海風


【運河博物館 & 河底景觀步道】
清同治四年(1865年)安平港正式開港,原本的安平海關設於港口與鹽水溪口(今日的台南海事學校),直到日治時期(日大正15年/西元1926年)由松本虎太所設計的台南運河完工,安平海關才遷移至此,運河博物館佔地不大,主要展示一些運河的老照片,及一些船隻的模型。(裡面的佈置可說是乏善可陳,說是博物館真的太誇大)






 在運河博物館旁邊有一個像是地下道的入口,也就是河底景觀步道,透過玻璃觀景窗可以看到運河裡野生的魚群。

野生的魚畢竟跟水族館的魚不同,比較怕人,人太靠近就游走了

【林默娘公園 & 港濱歷史公園】
林默娘(媽祖)公園、港濱歷史公園,以及漁人碼頭是相連的,這三處應該算是同一個景點,媽祖為台灣民間的主要信仰,是掌管水上航運的重要的保護神,台灣的媽祖廟遍佈各地,傳說媽祖出生後一月,不曾出聲哭過,因而其父取其名為「默娘」,是為林默娘。
公園裡的林默娘雕像是由奇美文化基金會斥資兩千多萬元捐贈,委請中國大陸廈門大學李維祀教授創作,緊連的旁邊空地是港濱歷史公園,這兩座現代化的建築座落在古跡眾多的安平中,完全感覺不出這座公園有何歷史內涵,整個園區的規劃並不算很美的景點,就連雕像的的景點看來就像一座塚,可說是一大敗筆,媽祖的雕像與平常莊嚴神聖的形象大相逕庭,雖然是以媽祖少女時期的面貌呈現,但感覺真的是很普普。(因為這不是官方文宣,我不能太過美化,免得大家抱著太高的期望,去感受太大的失望。)



但佔地兩公頃多的廣大草皮,卻提供了台南市民一個放風箏及溜狗的好場所,每日到下午三點過後,就可陸續看到大家把狗帶來這裡交流放牧,在夕陽西下時形成一個悠閒又樂活的生活寫照,反而另一邊較偏遠的寵物運動公園,相較之下就真的只有小狗兩三隻。被帶來這邊的狗通常都沒綁住,自由的奔馳在大草地上,偶爾要注意隱沒在草皮中的狗黃金,所以參觀時間建議在下午三點過後。


漁人碼頭


漁人碼頭

漁人碼頭



港濱歷史公園的夜景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400年前的安平,本是原住民『鄒族』的生活範圍,『札哈木』即為鄒族語中『府城』的意思。札哈木公園內充滿著原住民的人文特色,還有原住民的舞蹈表演及原住民的石板豬肉。在每年二月最後一個週日及10月底為『鄒族府城日』,札哈木公園會舉行盛大的歌舞文化祭典。
這邊的公園規劃很混亂,與「札哈木原住民公園」相連的是「安億公園」,感覺整體就像一個社區公園,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內涵,不懂為何要分成兩個名稱,「林默娘公園」與「港濱歷史公園」感覺也像是一個公園卻分為兩處名稱,且「港濱歷史公園」與「札哈木原住民公園」及「安億公園」僅隔一條小馬路,此處可能是全台灣公園密度最高的地區。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又稱「二鯤鯓砲台」,清代沈葆楨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所建,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建築材料據說除了購自廈門、泉州等地,還挪用當時已頃圻的熱蘭遮城牆磚。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 4 角凸出,四周有護城河,中央則為士兵操練場;還有台灣第 1 座現代化西洋式砲台(配備18000公斤的英國阿姆斯壯大砲)。二十世紀初,大砲已毀壞變賣,現在的大砲台則是民國64年整修的大砲模型,但假日都有火砲發射的表演與解說,雖然所發射的是尋常的煙火,目的是模擬與解說當時海防的情景,因大砲台方向靠近是魚塭,放砲的時候會驚嚇到魚群,現在平常的假日是打北邊的小砲台,過年過節時才有大砲台的射擊表演。可租船在河中划船,不過在百餘年古跡的護城河中,划著塑膠船,真的沒什FU。


穿過古城門,感覺就好像穿過時空隧道一樣,一走過去就是百年多前的時空
億載金城的護城河

在整修過程中,無意間挖掘出來的火藥庫遺跡
火砲表演

導覽員口中喊著"發射了",就真的射出去了

表演完,導覽員會開放民眾合照,不過他會貼心的提醒一下他的下班時間,請民眾不要耽擱太久


【德陽艦-軍艦博物館】
停靠在億載金城旁碼頭的軍艦,原是「德陽艦」,從海軍退役後艦齡已62年,目前停泊於安平港中,並改裝成「軍艦博物」供人參觀,不過一年當中只有農曆過年的4天左右,開放民眾登艦參觀。開放登艦之日期極短且排隊許久,並有專人解說。


登船,真希望這邊停靠的船是鐵達尼號

駕駛室

阿兵哥的床舖,三人份--很擠喔



【橋頭海灘公園 & 安平自行車道 & 觀夕平台】
從「安平小砲台」經過新建的「安平水景橋」後,往西前進可到「橋頭海灘公園」與「觀夕平台」此兩地區及自行車道是相連的,也不知道為何要細分那麼多區域,途中有個觀光漁市,但遊客與商家都不多。橋頭海灘公園有著街頭塗鴉藝術者(IWM團體)的大作,相當壯觀,延著四草大橋的自行車專用道,延路經過寵物運動公園、安平樹屋、蚵灰窯文化館…可一直騎到鹽水溪橋,適合闔家出遊的景點,而「觀夕平台」目前還看不出有何特色,眼裡盡是呆板的水泥建築景觀,實在很難跟美麗的夕陽美景爭輝。反是「觀夕平台」到「橋頭海灘公園」的沙灘,常可看到衝浪的人群,此處亦屬有暗流的危險海域,遊客戲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清晨微霧的自行車道,有種迷朦的美

自行車道兩旁是紅樹林、海鳥及四草潟湖的天然美景

一路都沒有岔路及紅綠燈十字路口的自行車專用道

自行車道可一路騎到台南市北區的鹽水溪橋(路有點長,有公主病及王子症者不宜騎到底)

路上會經過夕遊出張所、樹屋及蚵灰窯等景點

自行車道經由橋頭海灘公園抵達終站觀夕平台

IWM的塗壓大作真是相當壯觀

如果少了這些畫作,這裡真的是沒什麼看頭




橋頭海灘公園的地標是對ORCA母子
林蔭小徑是這裡最美麗的步道
有不少人來橋頭海灘公園的海邊衝浪,地點就在"No Swimming"告示牌附近,安平海灘的風浪算是小的,據常年在此衝浪的朋友說法,這邊的浪況大部份的日子就叫做「沒有浪」,所以都是練習的居多。



這裡也曾舉辦過許多比賽與活動

觀夕平台旁的觀測站燈塔


觀夕平台上看到的夕陽景觀,好像普普的太單調了,我覺得四草那邊的夕陽比較美

攝影玩家都比較偏好在四草大橋兩旁拍夕陽

越過安平「橋頭海灘公園」旁邊的「四草大橋」就是「台江國家風景區」,有台灣迷你版亞馬遜河之稱的"綠色隧道"就在四草大眾廟旁,距離安平也只有10分鐘的車程,千萬不要錯過了---下一篇介紹"台江生態文化園區-台南四草漫遊"

註記:本文首次發表於背包客棧論壇 (2011年2月7日-農曆過年時窩在家裡打發時間寫的),也是我第一次在背包客棧的主題發文,事隔1年多,再收錄在這個新的Blogger中(2012年8月新設)